文/睢長江攝影/王麟凱 徐淑強
在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蒲汪鎮有著這樣一個“流動剃頭匠”,在當地老百姓中口口相傳。蒲汪鎮黨委書記賈日明介紹,這個“流動剃頭匠”由長嶺官莊村村民自發組成。出于對流動剃頭匠的好奇,筆者一行四人驅車來到了,尋找流動剃頭匠。
尋找流動剃頭匠
長嶺官莊村是沂蒙山區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村子不大,村子里的道路倒是干凈整潔,家家戶戶的門前都鋪滿了剛剛收獲的花生秧子晾曬在那里,一群雞在邊上刨著食,偶爾幾聲狗吠依稀的傳來,三三兩兩的老年人坐在樹蔭下聊著天,祥和寧靜。
在村民的指引下,在長嶺官莊村村支部書記徐國富介紹說,流動剃頭匠正在村里給老年人理發。并帶著我們去村里尋找流動剃頭匠,并滔滔不絕的給我們講起了關于流動剃頭匠的故事。
遠遠的看見,在村部附近一個小廣場的樹蔭下幾個穿著紅色馬甲的婦女在忙碌著,徐書記告訴我們那就是流動剃頭匠。
走近流動剃頭匠
田鳳英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曾擔任過村里的計生協會主任,后改任為社會事務服務員。田鳳英善良樸實,干凈利索,為人熱情,好管閑事,村里誰家有個大事小情的都落不下她,村里的姐妹們誰心里有了委屈也都愿意和她傾訴。
面對筆者時,田大姐略顯羞澀。當問到為啥要免費給大家剃頭時,田大姐停下手中的推子笑了笑說,“感覺這些老年人上了年紀了,行動不便,鄉里鄉親的,幫著理理發也是應該做的。”
1968年,田鳳英出生在長嶺官莊村,父母老實巴交,田鳳英從小就懂事,很小時就知道幫助媽媽做一些簡單的家務,由于家里姊妹多,生活困難,12歲就不在讀書了,開始在家幫助父母料理家務,15歲就進了工廠上班賺錢。田鳳英打小就勤快,性格熱情開朗,愿意幫助人,大家都很喜歡她,姐妹們有什么心里話也愿意和她說。
1989年,田鳳英有了自己的家庭。熱情的田鳳英心里總是裝著別人,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她越來越受到大家的認可和支持,很快她入了黨,然后就村里做了計生工作,她對自己嚴格要求。工作也很快得到了鎮和縣黨委的認可。
2013年,長嶺官莊村在計劃生育工作中被鎮黨委和政府評為計劃生育先進村 。
2014年田鳳英又被鎮黨委和政府評為計劃生育先進工作者。
田鳳英就是一位腳踏實地的工作在最基層的農村干部,她總是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
今年年初,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席卷全球,新冠病毒肆虐。長嶺官莊村也籠罩在陰影之下,全村百姓處于恐慌之中。村里封了路,封了村。大家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門。
因疫情影響,村里一些外出務工的村民不法返回到村里,家里只留下了留守老人在孤獨和恐慌中度日,兩地親人相互牽掛,有的老人每天眼淚汪汪。
田鳳英看到自己年邁的父母,又想起這些需要安慰的老人,她不顧疫情期間隨時會被感染的嚴重后果,帶好口罩開始拜訪這些留守和孤寡老人、五保戶。為他們送去溫暖和安慰,她給老人們收拾衛生、打理家務、給老人包餃子、理發。整天奔波在村里,卻忽視了自己的小家庭。這些孤獨的老人和五保戶露出了笑臉。
在外地打工的村民也紛紛的給家里或田鳳英打來電話,通過老人或直接向她表示感謝,田鳳英總是告訴大家,“放心吧,我們都是一個村的,鄉里鄉親的就應該互相照顧。你們在外注意安全,家里有我。”
在田鳳英的感召下,村里的一些婦女也自發的走出家門,和田鳳英一起走街竄巷,走進孤寡和留守老人、五保戶的家庭。理發、收拾家務、做飯、陪老人聊天。使村里一片祥和的氣氛。大家都稱呼他們為“剃頭匠”。索性他們就成立了一個愛心組織——“流動剃頭匠”。
村里為“流動剃頭匠”購買了專業的設備、工具。田鳳英做好事的勁更大了。
這其中年紀最大的62歲的李云愛,最小的31歲的朱慶偉,他們每天快樂的穿梭在村子里,忙活的不亦樂乎。
筆者問62歲的李大姐,你自己本身就已經六十多歲了,本應該在家里享受天倫之樂,為啥出來去侍候別人,給別人收拾家務、打掃衛生、做飯、理發,你不覺得委屈嗎?李大姐笑著說,我們都是受田鳳英的影響,她這樣做啥都不圖,我們幾個閑著也是閑著,每天一起出來做點事,看到別人開心,我們心里也很高興。
31歲的朱慶偉笑著對筆者說,等她們都干不動了,我去幫她們干活。這個事我也會一直做下去的。
一個人做好事,影響到一群人去做好事,長嶺官莊村民風淳樸、村民融洽和諧,好人好事已經在這個村里蔚然成風。
愛的暖流正在田鳳英和流動剃頭匠的腳下緩緩流淌!
綠訊網(綠色經濟資訊網)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綠訊網(綠色經濟資訊網))” 的作品,均來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與以下聯系方式進行溝通:總網電話: 13241999108(加微信請注明具體事宜)電話:13241999108 郵箱:1776908900@qq.com 如未與綠訊網(綠色經濟資訊網)本部進行有效溝通的事宜,本網將視同為未曾提前聯系,并不能給予答復、解決。
相關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