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節,雖然雍和宮因新冠疫情暫停開放,但是年味兒十足,彰顯出感恩、和合、祈福的文化內涵。
年前,雍和宮的僧眾手持撣子、掃帚、抹布,將殿堂內外及僧舍、齋堂打掃一新。僧眾認為通過清掃,能與萬物更好溝通,心靈的灰塵也得到了一次清掃。張貼春聯的任務,則交給年輕的僧人完成,他們手持春聯、糨糊桶和毛刷來往于寺院的各個大門,紅紅的春聯為雍和宮增添了吉慶、祥和的節日氛圍。
正月初一凌晨,眾僧身披袈裟,手持經書,穿過一道道院落至大經堂法輪殿,在燈光下持誦經典,祈愿世界和平,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下殿后,僧人們穿梭于各個院落,互賀新年,“扎西德勒”(藏語,“吉祥如意”的意思)、“賽新尼勒布”(蒙古語,“過年好”的意思)、“洛薩爾桑”(藏語,“新年好”的意思)的問候聲不絕于耳。僧俗信眾還要到老僧人和經師處敬獻哈達,但見人們雙手捧著哈達,口中吟誦著吉祥的祝詞,老僧人在擺滿果實的幾案前為眾僧摩頂,祈愿新年吉祥。
往年正月初一,許多人穿戴一新,早早來雍和宮祈福,近幾年烏力吉師傅還將自己寫的“福”字分送眾人,祝大家幸福安康。有些人到寺院祈請寓意吉祥的掛件與擺件,從他們的笑臉上,可以看到對未來的信心與希望。
適逢“虎年”,雍和宮還有三個與老虎有關的藝術佳構。
其一是法輪殿西山墻釋迦牟尼本生故事壁畫中的《舍身飼虎圖》。這幅壁畫描繪的是釋迦牟尼在過去生為摩訶薩埵太子時,和兄長三人上山,他看到山崖下有一只母虎生下七只小虎,饑餓難耐,心中不忍,欲舍身飼虎。趁兩個兄弟不在身旁,摩訶薩埵縱身跳下山崖,落在老虎旁邊,可是老虎餓得連口都張不開了。于是摩訶薩埵用尖利的木棍刺傷自己,使鮮血流出,老虎慢慢張開口,將其食之。待兩個兄弟回來,只見到一堆尸骨,他們痛哭一場,將尸骨聚斂起來,埋葬在白塔下。畫師把豐富、生動的故事情節組織在一幅畫面中,色彩交替變化,構圖形式新穎,線條走勢巧妙。
其二是萬福閣內的“伏虎羅漢像”。相傳當年尊者所居寺院外,有一只老虎因為饑餓經常在山澗長嘯,尊者尋聲,將自己的飯食分給這只老虎。時間一長,老虎被尊者感化,和他一同玩耍,時刻伴其左右,護衛寺院,人稱此尊者為“伏虎羅漢”。明代戴進繪有《伏虎羅漢圖》,羅漢伏虎而坐,筆法勁練,頗有韻味。雍和宮萬福閣的木制佛龕內有十八尊羅漢像,其中十七尊為明代所制,唯獨缺少伏虎羅漢像,1980年雍和宮對外開放之前,時任住持伯云烏爾吉委托畫師徐新華將伏虎羅漢像塑成。伏虎羅漢面貌英俊、神情祥和,他手執經卷坐在一只老虎前,一臂搭于虎身,閑散自在;老虎耳目低垂,半臥于地,溫順安詳。
其三是延綏閣內懸掛的十八羅漢唐卡中的《羯摩札拉尊者像》。“藏傳十八羅漢”是在十六尊者的基礎上加羯摩札拉與布袋和尚。羯摩札拉尊者是十六尊者的侍者,高鼻深目,頭梳高髻,面帶笑容,背負著帶有遮陽傘的經篋,持禪杖前行。在他旁邊,有老虎作為前導回首望著尊者,可謂虎與人通,講義講情。
羯摩札拉尊者與老虎的故事,一說是伏虎羅漢的故事,另一說可追溯至十六羅漢應唐肅宗的邀請訪問大唐的時候。羯摩札拉尊者經常去哈拉辛山,由于這座山上有很多猛獸,羯摩札拉施用法力,從自己的右膝處生出一只老虎,從而護佑諸尊者免受野獸攻擊。唐卡中,老虎在他的右側,顧盼呼應,搖尾前行。
春節期間的雍和宮,人們在祈愿中,呼喚著心靈深處的文化記憶。而雍和宮里關于老虎的藝術佳構,是佛教文化在與我國傳統文化磨合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其中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醒人們要敬畏天地,熱愛自然,與之和諧相處。
作者:李立祥
綠訊網(綠色經濟資訊網)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綠訊網(綠色經濟資訊網))” 的作品,均來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與以下聯系方式進行溝通:總網電話: 13241999108(加微信請注明具體事宜)電話:13241999108 郵箱:1776908900@qq.com 如未與綠訊網(綠色經濟資訊網)本部進行有效溝通的事宜,本網將視同為未曾提前聯系,并不能給予答復、解決。
相關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