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余年綜合治理,塔里木河流域已恢復“綠色走廊”的勃勃生機。如今,塔河干流沿岸凋枯的胡楊林發出新芽,干涸的臺特瑪湖再次波光粼粼,水面面積堪比100個天池。
今年計劃輸水12億立方米
8月8日,記者從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簡稱塔管局)獲悉,今年該局計劃對塔河完成12億立方米的生態輸水,進一步保護和鞏固流域生態環境。
目前的臺特瑪湖景色宜人。
據了解,今年8月1日,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和塔管局共同成立“塔里木河流域生態保護與水資源管理研究中心”,共同就塔河流域水資源與生態保護等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據中科院2000-2017年監測數據顯示,塔河干流下游植被恢復和改善的面積達2285平方公里,其中新增植被覆蓋面積達362平方公里;沙地面積減少854平方公里;植物物種由17種增加到46種。尤其是2016年以來,通過生態補水河道引水漫灌、抬升地下水位等,恢復生機的胡楊林面積約79.5萬畝,輸水的生態效益已經顯現。
從高空拍攝畫面看,這條國內最長的內陸河蜿蜒在塔里木盆地,干流中下游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與庫魯克塔格沙漠間形成一道“綠色生態走廊”。
兩岸枯死多年胡楊復活
8月8日23時,塔管局大西海子水庫管理站副站長徐生武剛結束一天的工作,他在電話里說:“這兩天我們就在跟著水頭,沿河查看這次生態輸水的‘行蹤’,直到流進終點臺特瑪湖心里才踏實。”8月6日,第十九次第二階段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態輸水正式啟動。大西海子水庫是塔河流域中下游最后一道“放閘關口”。2012年退出農業灌溉功能后,大西海子水庫成為純生態水庫,每年為干流下游輸水“解渴”。
塔河下游輸水后,胡楊林煥發勃勃生機。
近億立方米的水奔騰著沿河道向下沖流,兩岸1公里范圍內,很多新生的胡楊迎風晃動著細枝。“你看遠處那些枯死多年的老胡楊,這兩年春天也都生綠葉了呢。”塔河下游若羌縣牧民吐地·艾買提說,近年隨著河道重新通水,兩岸胡楊、紅柳“復活”,駱駝刺、鈴鐺刺等植物也越來越多,“水草豐富,羊肥了,連多年不見的狐貍、黃羊、野兔等都能見到蹤跡了”。
“河道斷流后,大片胡楊林死亡,曾使干流下游地區兩側沙漠化推進,218國道多處路段常被流沙掩埋。”徐生武說,現在這條走廊重披綠衣,阻隔了兩大沙漠“牽手”之勢。
國家投資改善生態環境
站在塔河尾閭的臺特瑪湖邊,一望無際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黑色野鴨、白色鶴群等各種野生鳥類在戲水。“現在4月、5月和10月遷徙期時,湖面、濕地都是叫不上名字的水鳥,車從附近經過,都能驚起千只水鳥。”在臺特瑪湖附近庫爾干居住的牧民帕提古麗·阿帕爾說。如今美景如畫的臺特瑪湖,曾經干涸到只剩一片“鹽殼”,百平方公里鹽堿沙化的土地上,只有一條218國道穿過,“風沙一起滿嘴土”,周邊多個團場數千名居民因此搬離。
塔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問題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2001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復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項目總投資107.39億元,實施灌區節水改造、平原水庫節水改造、地下水開發利用、河道治理、生態輸水、生態建設保護等九大類工程與非工程措施,如今已實現了“水流到臺特瑪湖,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下游生態環境得到初步改善”的規劃目標。
據介紹,塔管局已先后組織實施了19次向塔河下游生態輸水,至2018年6月,累計輸送生態水70億立方米。通過向下游生態輸水,結束了下游河道連續干涸近30年的歷史,曾經干涸的臺特瑪湖水面一度達到492平方公里,相當于100個天池的水面面積。而且,湖周圍形成了223平方公里的濕地,成為野生鳥類的新棲息地。曾經離開這片土地的人們,也像帕提古麗·阿帕爾一樣再次回到故土,從事種植、養殖等事業。
記者從若羌縣旅發委獲悉,該縣域內的生態恢復效果顯著,加之交通便利,目前正在整合塔河干流下游地區的特色旅游規劃,集合沙漠風貌、特色胡楊林景觀、臺特瑪湖濕地、康拉克湖濕地等多樣的自然風光,擬開拓發展特色旅游線路和服務,向全國人民展示塔里木河流域如今的綽約風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