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報記者 馬國香
2019年1月6日,主題為“新時代 新文化 新經濟——改革開放40周年文化與經濟現象回顧與未來展望” 的三智·金融客跨界論壇在北大博雅國際酒店隆重召開,數百名金融界和文化界人士共聚一堂,熱議當代中國的經濟與文化。起伏激蕩的改革開放四十年,在國際社會局勢風云變化的背景下,我國經濟文化同樣經歷著調整與回歸。
圖為大中華金融(00431)CEO楊大勇
大中華金融(00431)CEO、金融客聯合發起人楊大勇和三智集團董事長郭佳肅在代表主辦方的致辭中,對改革開放40周年文化與經濟現象進行了回顧與未來展望,他們希望通過這次文化與經濟的跨界碰撞,來回歸文化和經濟價值的初心,重建公眾對新文化、新經濟的信心,促進新時代多維意義上的民富、國強、邦興。
圖為北大哲學系東方哲學教研室主任樓宇烈教授
北大哲學系東方哲學教研室主任樓宇烈教授在主題演講中,深入分析了改革時代的中國品格與中國的文化自信,“文化是塑造一個民族的核心的東西,我們要消滅一個國家,最好的方式就是消滅它的文化。文化既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也是硬實力。只有在全面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我們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經濟的自信、做人的自信和國家的自信。”
北大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北大金融校友聯合會會長海聞結合自己在北大多年從事商學教育的經驗,強調商學教育要和人文精神結合起來,“商學是你的工作、是你的職責,但是不能忘記德的教育,商業道德是我們的必修課。總的來講,我就是想通過我們具體怎么做,來體現北大的精神,怎么能夠體現到商學教育去。”
圖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連輯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連輯認為,文化戰略是國家治國理政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制定文化戰略。通過文化戰略的實施,形成這個國家的主流思想、主流意識形態、主流價值觀和主流文化導向等。因此,文化戰略的制定是一個國家執政的思想基礎、凝聚民心的文化基礎。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關鍵轉折點。受2018年全球資本市場的波動,以及國內金融行業去杠桿、防風險的各項政策推動, “資本寒冬”比預期來得更加急速迅猛。如何應對新時代下的新形勢,也是此次論壇熱議的話題。
圖為著名經濟學家、原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
“2018年確實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形勢較為嚴峻的一年,也是各方面感覺困難較多的一年,感覺受壓抑的心情較多的一年”,著名經濟學家、原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在演講中說。他認為,2018年中國經濟經歷了四大事件,分別是民營企業家的信心危機、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危機、環保風暴中的地方經濟危機、中美貿易摩擦中的外部危機,“按照2018年運行的軌跡和慣性,2019年GDP增速跌破6%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認為由于東亞經濟體的民眾普遍缺乏安全感,所以儲蓄率遠遠高于其他國家。如果沒有現代的金融體系,這么高的儲蓄率意味著人們不愿意消費,會造成經常賬戶的持續盈余,成為中國和其他國家在經貿層面產生摩擦和爭議的來源。
圖為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就信用基礎和框架的行為監管邏輯進行了闡釋,他認為“如果從信用角度出發,會發現所有金融產品背后的信用基礎架構都會衍生出一個問題,即風險收益特征如何在信用基礎之上,體現在每一個金融產品和每一個金融市場上。”
在論壇的主題對話環節,北京金融安全產業園CEO馬小蘭、銀杏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廣文、國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巖、九合集團董事長劉軍,添信資本董事長陳永,共同圍繞“未來的自信”交換了觀點。金融客執行主席、若水合投理事長宋宇海主持了對話。
圖為原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王忠民
在論壇期間,三智書院與金融客共同向社會發布了新經濟文化宣言及若水商道計劃,倡導在繼承傳統文化、汲取改革開放經驗基礎上,構建新時代的新文化與經濟理念。若水商道計劃將為傳統文化輸血液,為金融行業鑄靈魂。即將迎來的五四新文化運動100周年之際,新思想、新文化的積淀,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的社會面貌和思想文化。
本次論壇由中國文化書院、金融客、三智書院與香港IBN集團主辦,北大金融校友聯合會、三智國學院、若水合投俱樂部、中國財經青年學會、雅集中國聯合主辦。
綠訊網(綠色經濟資訊網)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綠訊網(綠色經濟資訊網))” 的作品,均來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與以下聯系方式進行溝通:總網電話: 13241999108(加微信請注明具體事宜)電話:13241999108 郵箱:1776908900@qq.com 如未與綠訊網(綠色經濟資訊網)本部進行有效溝通的事宜,本網將視同為未曾提前聯系,并不能給予答復、解決。
相關閱讀
熱門推薦